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7篇
  免费   2981篇
  国内免费   956篇
电工技术   91篇
综合类   1515篇
化学工业   10633篇
金属工艺   578篇
机械仪表   201篇
建筑科学   1118篇
矿业工程   978篇
能源动力   583篇
轻工业   1512篇
水利工程   476篇
石油天然气   1350篇
武器工业   27篇
无线电   2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87篇
冶金工业   878篇
原子能技术   354篇
自动化技术   16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767篇
  2020年   791篇
  2019年   717篇
  2018年   751篇
  2017年   825篇
  2016年   906篇
  2015年   843篇
  2014年   1104篇
  2013年   1344篇
  2012年   1816篇
  2011年   1396篇
  2010年   1066篇
  2009年   1107篇
  2008年   852篇
  2007年   1143篇
  2006年   1059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488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守莹  熊雄  贺培  王建豪  李媖  刘宏开  吕静  马新宾 《化工学报》2020,71(10):4601-4610
选择性去除燃油中的硫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色散矫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DFT)的方法,研究了多孔氮化硼(p-BN)及其空位缺陷对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及非硫化物的吸附行为及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B—N极性键与硫化物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p-BN能选择性去除燃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引入N、B空位缺陷后,缺陷能级与S原子形成化学相互作用并伴随电荷转移,进一步增强了p-BN对硫化物的吸附。通过对N、B空位缺陷形成能的计算,预测了合成含VN、VB的p-BN所需的化学条件:在富硼条件下,采用B2H4作为B源比采用B、α-B12和BH3等更有利于VN的形成;而在富氮环境下采用N2H4作为N源比采用N2、NH3等更有利于VB形成。为实验上有目的地合成高效吸附脱硫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毛东阳  杨丹  范杰平 《化工学报》2020,71(6):2900-2911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通过冷冻干燥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以辛弗林盐酸盐为模板分子,水溶性的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离子液体(溴代1-丁基-3-甲基咪唑)为致孔剂,把GO加入聚合液中,制备了GO杂化的分子印迹复合膜(GO-MIM)。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GO及GO-MIM进行了表征。通过将分子印迹膜技术与GO相结合,明显提高了分子印迹膜的力学性能。吸附及渗透实验表明,GO-MIM可在纯水溶剂体系,对辛弗林盐酸盐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和优先透过能力,体现了明显的分子印迹效果。  相似文献   
63.
中低品位磷矿高效清洁综合利用是中国基础磷化工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瓶颈问题。以中低品位磷矿磷-钙-镁一体化综合利用中试成果为基础,通过创新集成技术对中低品位磷矿直接进行处理,获得高品质磷精矿[w(P2O5)≥36%、w(MgO)≤0.5%]可用于任何湿法磷酸及热法黄磷生产工艺,同时回收高附加值的氢氧化镁和轻质碳酸钙。该工艺磷全部回收、无尾矿产生、实现了废水近零排放,项目的实施对推动中国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及从源头解决“三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采用共沉淀法和沉淀浸渍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铈-二氧化硅(CeO2-SiO2)介孔材料吸附剂,主要考察了其对水中铜离子(Cu2+)的吸附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吸附(BET)等手段对合成的介孔材料进行了性能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分析了溶液pH、溶液初始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等条件对介孔材料吸附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去除效果较沉淀浸渍法要好;当溶液pH=7.0时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2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溶液初始Cu2+浓度增大Cu2+去除率降低,Cu2+累计吸附量增大;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Cu2+去除率增大,当CeO2-SiO2吸附剂用量为0.15 g/L时对Cu2+的去除率趋于稳定;CeO2-SiO2吸附剂对不同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u2+、Fe2+、Mn2+,该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5.
通过多步法合成了离子型含双苯并三氮唑环的目标分子,4,4'-{苯-1,3-二基二[(1E)-3-羰基丙-1-烯-1,3-二基]}二[2-(2H-苯并三唑-2-基)苯醇酸]二钾。在室温条件下,目标分子在3.5%(质量)NaCl/DMSO(二甲基亚枫)混合溶液 (体积比:40/60) 中能够发生分子自组装产生纳-微米级的自聚集体。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的表征,证实了所形成的目标分子自聚集体能够对铜表面产生强烈的化学吸附作用,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目标分子自聚集体吸附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后,在3.5%(质量)Na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目标分子自聚集体在NaCl溶液中能高效地抑制铜腐蚀。  相似文献   
66.
贺亚维  张颂红  黄杰  刘流  李国华  贠军贤 《化工学报》2020,71(12):5636-5643
采用超声乳化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凝胶,然后经结晶致孔法制备了内嵌纳凝胶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纳晶胶,对其接枝功能单体N,N,N-三甲基乙烯基苯甲氯化铵,得到内嵌纳凝胶阴离子交换纳晶胶,用于从发酵液中分离苯乳酸。结果表明:所得纳晶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和轴向分散性能,在流速为1 cm·min-1时,不同配比纳晶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容量为3.9~5.4 mg·ml-1;将质量比为 8∶2(HEMA∶pBMA)的纳晶胶用于从转化液中分离苯乳酸,所得苯乳酸的纯度达89.24%,回收率93.74%,分离效果好,表明其在生物分离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生物质源多孔碳制备及其对废水中药物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尤其以水体污染最为明显。近年来,工业废水中药物的含量逐年上升,污染程度已经不容忽视。因此,开发新型多孔材料用于废水中药物分子的吸附分离,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源多孔碳(生物炭)在废水中污染物吸附分离方面的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废水中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生物炭的制备与修饰,并结合碳材料表面化学性质与孔道结构,总结并展望了生物炭对药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8.
郭芳  许准  王晶玉  赵晗  许博 《中国塑料》2020,34(9):66-72
通过界面聚合法合成了一种线性富磷化阻燃剂(LPRFR),将LPRFR与可膨胀石墨(EG)复配制备了阻燃聚氨酯泡沫(RPUF),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核磁共振分析仪对阻燃剂LPRFR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极限氧指数仪、锥形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RPUF的燃烧性能、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10 %(质量分数,下同)的LPRFR 与8 %EG复配后,RPUF的极限氧指数(LOI)便达到26.1 %;LPRFR和EG能大幅降低RPUF的热释放速率,并提高基体的成炭能力; LPRFR参与了燃烧过程中的成炭反应,形成了含P—O—C及P=O结构的高质量炭层,有效隔绝了氧气和热量;LPRFR是一种对于聚氨酯泡沫阻燃性能优异的新型阻燃剂。  相似文献   
69.
70.
高利军  白思林  梁苏岑  穆野  董强  胡超 《化工学报》2020,71(6):2760-2767
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兴脱盐技术,电容去离子技术正在成为替代反渗透脱盐和电渗析脱盐的一项重要的脱盐技术。各种碳基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容去离子电极材料的研究,然而大多数碳基材料为粉末状材料,需要添加黏结剂,这必将导致电极材料电吸附能力的下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ZIF纳米颗粒和聚丙烯腈混纺,并通过分段高温热处理过程,成功合成了具有柔性结构的整体性多孔碳纳米纤维。由于其具有孔道结构的分级分布和较强的亲水性等优良特性,所制得的多孔碳纳米纤维在1.2 V电压下于500 mg/L NaCl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吸附性能,脱盐量达到了19.92 mg/g,比普通碳纳米纤维提高了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